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網絡經濟的興起,物流產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,已成為全球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助推器。在此背景下,深刻認識物流產業在國際及國內發展態勢,才能把握發展機遇、明確新業態布局方向。
(一)國際發展趨勢
全球物流向亞太轉移加速高端物流要素向中國集聚。隨著世界貿易中心向亞太轉移,中國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物流市場,正在逐漸成為亞太乃至全球物流中心。一大批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的新資本向中國聚集,新技術向中國轉移,新模式向中國推廣,促進中國物流在全球供應鏈戰略地位的提升。
新技術革命推動物流行業創新變革。近年來,國際物流企業積極利用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技術,創新發展物流金融、跨境電子商務、供應鏈物流、第四方物流等新型商業模式,積極發展B2C、B2B垂直電子商務和供應鏈金融、咨詢、信息管理等增值服務。
資源整合與產業融合助推物流產業轉型升級。國際物流企業通過流程再造、兼并重組、聯盟合作等多種方式,加快對功能、組織、信息、平臺等資源整合,挖掘物流整合潛力及利用效率。同時,物流業與制造業、流通業、金融業等“多業聯動”,產業合作層次從運輸、倉儲、配送業務向集中采購、訂單管理、流通加工、物流金融、售后維修、倉配一體化等高附加值增值業務、個性化創新服務拓展延伸,跨界競合漸成趨勢。
(二)國內發展趨勢
全球化縱深發展和開放新格局推動物流市場深刻調整。全球化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,中國除與發達經濟體繼續保持密切經貿往來外,與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將會成為新的亮點,貿易格局的變化將帶動國際物流活動此消彼長。中長期看,中國國際貿易仍將有穩健增長,帶動中國國際物流繼續較快發展,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會有更快發展。
供應鏈快速發展促進產業融合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,有利于加速產業融合,深化社會分工,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;有利于加強從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的有效對接,降低企業經營和交易成本,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;也有利于交通物流企業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給體系,成為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落地,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全新動能。
應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。在加快推進工業化、城市化和經濟社會轉型時期,各類突發性事故發生概率將會加大,加之全社會安全意識不斷提高,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十分迫切。三農問題、醫藥衛生、社會救助、生活用品服務、郵政普遍服務、可追溯食品供應鏈管理等要求加快發展服務于民、方便于民、受益于民的民生物流。